2025年4月19日19:30,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首场直播话剧《林则徐》在武汉·湖北戏曲艺术中心丨首义剧场同步直播。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进一步落实高校文化建设相关工作,提升党员培养发展质量,艺术公司党委副书记唐羽、团委书记王丽媛带领员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前往首义剧场,共赴这场跨越舞台的文化之约,以艺术形式感悟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怀,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话剧《林则徐》由国家大剧院与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开眼看世界等历史事件为主线,通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铿锵誓言,展现了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的担当与气节,令师生沉浸于历史与艺术的交融中,深刻体会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觉醒与革新精神。
本次活动紧扣“严守党纪、永葆清廉”主题,将林则徐的廉洁奉公精神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相结合。林则徐一生为官清廉,其‘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品格,正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生动教材。剧中,林则徐面对腐败官场时的刚正不阿,以及“圣上弃林,林岂敢弃中华”的赤诚,引发了师生对忠诚、干净、担当的深刻思考。
观后感
2022级表演班 代安融
这次的《林则徐》观演活动让我感触良多。一方面这次演出采用了直播的方式,亲临第二现场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让我对导播、掌机、推流等直播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积累;另一方面,演员的镜头前表演和台词功底都非常震撼,也让我对国家话剧院产生了一种憧憬,赞叹演员能力的同时也被这个剧本深深吸引,感动于林则徐的家国情怀。
我们品鉴《林则徐》,学习林则徐,当然不能只学林则徐;我们要看他雷厉风行的果断,要听他奔走呼号的决心,要学他《海国图志》的开明,要品他心怀苍生的呐喊。我们应当铭记虎门销烟,始终不忘初心,积极弃疾去病,才能不负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2023学硕班 李可心
舞台上的林则徐矗立在虎门硝烟中,他的背影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划破了混沌的时代阴霾。观看话剧《林则徐》,最震撼人心的不是那些宏大的历史场景,而是这位民族英雄面对两难抉择时展现的精神力量。林则徐的形象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其悲剧性的一面,他失败了,清王朝终究未能避免百年屈辱;他个人付出了惨重代价,被贬边疆,抱负成空。但话剧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让观众明白:精神的价值从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正是这些英雄构筑了民族的脊梁。林则徐的故事提醒我们:有些价值,不能以世俗的标准去衡量,民族气节与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东西。林则徐的精神力量不是供人瞻仰的文物,而是可以内化为日常生活的勇气。当越来越多的个体在各自领域拥有这种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才能真正挺直脊梁。
2022级表演班 干乐颖
首先,很荣幸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观赏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话剧《林则徐》的直播。这是我第一次以这样一种形式观看话剧,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这种形式既是对传统剧场边界的突破,也是对数字时代艺术文化场景重构的重要探索。其次,从内容上看,话剧《林则徐》并未止步于“虎门销烟”这一壮举,而是继续将林则徐的贬谪与流放表演出来。剧中反复出现的“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既是林则徐飞蛾扑火般抗争的注脚,也是中华文化中“士人风骨”的缩影。让我惊叹的还有该话剧的舞美设计。倾斜11度的斜坡贯穿全剧,演员在其上行走时步履维艰,既是对晚清帝国“大厦将倾”的隐喻,也是林则徐等志士“逆流而上”的精神写照。舞台地面四分五裂,而镜面恰恰映射出了它山河破碎的倒影。最后,我认为这部话剧提醒着我们所有人:历史从未远去,它仍在以不同的形式重演,而如何在时代的斜坡上选择“逆流而上”,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
2023级戏剧影视文学班 周小康
关于这次的《林则徐》话剧观演,我主要有两个感触。
其一 就是:这出剧目的优秀表现效果,台词清晰情感丰富,具有很强大的感染力,演员的交互非常有特殊性,即使舞台看起来并不是非常广阔,但是场景转换和连接都非常流畅,这部剧目本身的效果很好。
其二则是:本次剧目特别的表现形式,以第二现场的方式,不止是代表技术进步与普及,更大程度上预示着,一场演出将可以在多个地方同时上演!这无疑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与好处,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支持剧目,真是非常的生动有趣。
艺术公司党委将本次观剧活动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引导师生从林则徐的事迹中汲取力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未来,公司将持续通过艺术实践、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激励师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为文化传承与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此次党日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师生们纷纷表示,将把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与清廉风骨融入日常,以实干担当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